楼主 2016-03-08 11:16
服装的成形技术有缝合、粘合、编织等,其中缝合是主要的成形方法,缝合是将服装部件用一定形式的线迹固定后作为特定的缝型而组合。缝迹和缝型是缝合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,选择与材料相匹配并符合穿着强度要求的线迹和缝型,对缝合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。
下面介绍几个概念:
1针迹:缝针穿刺缝料时,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。
2线迹: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线圈以自串联圈,互串联圈穿入或穿过缝料而形成的一个结构单位。两个相邻针眼之间所配置的逢线形式。
3缝迹:在衣片上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线迹。
4缝型:一定数量的布片和线迹在逢制过程中的配置形态。
5缝迹密度:在规定缝迹长度内的线迹数,亦称针脚密度。
线迹结构、性能和用途
缝纫机种类很多,同种缝纫机又可形成多种形式线迹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用途,故线迹名称繁多,变化复杂。为了使用方便,根据线迹的形成方法和结构上的变化,将线迹分成各种类别和型号。
线圈的成圈方式主要有三种:
(1)自串联圈(2)互串联圈(3)交叉联圈。
线迹类型的国际标准
根据线迹类型国际标准IS04915和国家纺织行业标准FZ01019-92,线迹可以分为系列。
100-链式线迹: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针线形成,并以自串联圈为特征。
200-仿手工线迹:以单根缝线为特征。缝线以单线型式穿过缝料而成缝迹。
300级-锁式线迹: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,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或二组以上的交叉联圈,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,并与第二组的一根或几根缝线联结。
400级:多线链式线迹: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,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缝线的互串联圈。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,并借交叉联圈和互串联圈与另一缝线的线圈联结。
500级-包缝线迹:由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形成,其一般特征为至少有一组缝线形成线圈包绕缝料的边。
600级-覆盖线迹:缝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,其一般特征为有二组缝线覆盖在缝料的两个表面。
代号:用3位数来表示,第一位数字表示系列,二、三位数字用同一系列的不同线迹,复合线迹用各个线迹代号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。
缝制服装常用线迹的性能和用途
(1)300线迹
基本形式:直线、曲折形、暗线迹(交结点浮在外面)。
直线型:普通缝合线迹,有单针和双针之分,如301线迹。特点:用线量较少,线迹的拉伸性较差。
曲折型:用线量相对较多,其拉伸性也明显提高,同时外观比较美观,一般用于缝制有弹性要求的针织服装和装饰衣边之用。如304、308。
暗线迹:装饰缲边线迹,具有一定的拉伸性,而且缝料正面不露明线,常用于针织服装,如320线迹。
(2)链式线迹
分为单线、双线链式线迹,用线量较多,拉伸性较好。
单线链式线迹:缝线断裂时会发生连续的脱散。有直线型,如101,用于暂时性缝制,如面袋、水泥袋。在缝制针织服装时须与其它线迹结合使用。曲折型如107用于锁扣眼,装饰内衣或连衣裙缝合。暗线迹103,用于纳驳头,底边撬缝。
双线链式线迹:直线型(401)正面线迹与锁式线迹相同,弹力与强力较锁式线迹好,且不容易脱散,常用于弹性较强的面料和受拉伸较多的部分。曲折型(404)也称人字型双线链式线迹,用于服装的饰边。暗线迹(409)用于裤子底边撬缝,多用于针织服装。
(3)包缝线迹
单线包缝(501)一根缝线,缝制毯子边缘的专用线迹。
双线包缝(503)适宜缝制弹性大的部位,如弹力罗纹衫的袖口、底边。
三线包缝(504、505、509)缝迹弹性好,针织品广泛使用,其中505号拉伸性较大,因而又称为安全缝线迹。
四线包缝(507、512、514)缝迹牢度高,多用于外衣合缝和内衣受摩擦强烈的肩缝或袖缝等处。
复合线迹多是由两种线迹复合而成,并各自保持其独立性,如五线包缝线迹,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三线包缝线迹,六线包缝线迹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四线包缝线。具有强力大,简化工序的特点,从而提高了缝迹的牢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,多用于外衣或内衣等缝制。
复合线迹用各个线迹的代号组合,中间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(401.505) (4) 绷缝线迹:有装饰线为覆盖线迹(600)无装饰线为多线链式线迹(400级)。具有:强力大、拉伸性较好,同时线迹平整,覆盖线迹有装饰作用,用于衣片的拼接加工,针织服装滚边滚领。(406、407、602、603、604、608)。
分类
按形成缝纫型式的线迹和缝料的最少层数,缝型分为8类,影响缝迹牢度的因素。
(1)缝迹的拉伸性
在服装缝纫时,缝型的拉伸性与缝料的性能要求相匹配,否则穿着时容易将缝线拉断而开缝断线,缝迹的拉伸性受线迹的结构种类、缝迹密度和缝线的弹性影响。
(2)缝迹的强力
缝迹的强力直接与缝线强力有关,缝线强力越大,缝迹的强力也越大。 缝迹密度对缝迹牢度的影响,密度大拉伸性也大,从而可以提高缝迹的牢度。但密度过大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,P36表2一4为各种用途缝迹的密度标准。
(3)缝线的耐磨性
缝迹的磨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受到皮肤和其它衣服的磨擦,二是缝线与缝料本身的磨擦,逢线的耐磨性主要与逢线自身的性能有关。
请继续关注下期
服装生产管理(六)熨烫工艺品质控制对服装加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!熨烫要领详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