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主 2016-01-18 16:47
站在2016年的新起点上,中国服装业该如何继续向着“创新与发展”的方向砥砺前行?温故而知新,小辛特别梳理了服装业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,重温对未来有启发的热点话题。
1、传统品牌线上发力成功,网络零售格局改变
2015年“双11”传统品牌发力成功交出漂亮成绩单,优衣库拿下男女服装网销双料冠军,骆驼、NIKE、巴拉巴拉等传统品牌分别位列鞋、运动户外、母婴品类第一名。传统服装品牌的威力正在不断释放,雄踞线上渠道已成事实,网络零售格局已被改写。
2、“互联网+”技术重塑传统制造模式
2015年“互联网+”风靡全国,各个行业都尝试利用“互联网+”注入新动力。服装行业也不例外,利用互联网技术重塑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。
首先是对信息流的改造:工厂内部的信息流,工厂与工厂之间的信息流,工厂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流,生产与市场的信息流,所有环节借助“互联网+”的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将整条信息流打通并且共享,使信息开放透明顺畅传递。
其次是对技术智能化升级:设备智能化使生产产生质的提高。一台智能裁床一个工人一天就能裁剪出供五万人车缝的裁片。
“互联网+”技术改造服装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,使得传统供应链柔性化,更加紧贴市场,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。
3、跨界与回归稳扎市场
2015年,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上市公司中有70%在做跨界,多元化的路线让企业能多条腿走路。事实上跨界也分两种,有一种跨界可能是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:比如服装公司跨界做互联网金融。另一种跨界其实是回归,意在深耕主业,创造行业价值:比如中国服装协会与海尔洗衣机的战略合作。在物联网、互联网、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入转移的新时期,这样的跨界合作将通过“智能应用洗护生态圈”的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。
无论是跨界还是回归,表明抱陈守旧的经营方式在市场变化莫测时代很容易会被淘汰,创新尝试,深耕市场才能在市场扎稳脚跟开拓一片天地。
4、跨境电商形成竞争更加激烈
2015年多家电商巨头布局跨界电商,让国内产品在线上就能简单销往国外,免去复杂的报关,物流,语言等障碍。同时国外商品也轻松进入中国市场,国内消费者在线就能买到国外优质产品。
根据商务部预测,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.5万亿元,年增速超30%。在依托国家跨境政策的背景之下,跨境电商满足了消费者多品类的需求,布局该领域意在通过“品牌商+跨境电商”的延伸,实现企业在产品对外流通以及向内引进的便捷创造利润;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高。
5、供给侧改革要求产品质量提到新高度
纺织服装业之所以会出现激烈的竞争,主要是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不过关。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个性化消费要求的提升,传统企业生产出来的衣服满足不了需求,产生了大量库存,企业被库存压得透不过气,更别说开发新产品,形成恶性循环。
“供给侧”改革是从“生产”侧抓起。首先,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,假冒伪劣产品现在没有人愿意购买,产品要对得起消费者。其次,利用柔性供应链,将生产的起订量及生产周期缩小,随时更加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。通过“供给侧”改革后,良币驱劣币进入良性市场。
2016年,对中国服装企业而言,是挑战和机遇并存。经济增速放缓,竞争激烈,消费者不好伺候,这是最难做的市场;国家提倡工业改革,互联网改造传统工业,鼓励万众创业,这是史无前例受重视受政策倾斜的时候;拥有梦想的80后90后们,想要比父辈做得更好的“厂二代”们,在2016年,调整积极心态,着力质量与效率创新,才能不负这个行业的美好与伟大。
(本文来自网络)